我的毕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浴血江山九龙嫡 > 第78章 旅游圣地

第78章 旅游圣地(第2/2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,然后轻咳了一声。

    就算是这样,卓英也不敢回头看,他只是说道:“六爷,文总管将东西带来了。”

    刘永铭走到卓英身边,接过那个小盒子,说道:“你可什么都没看见吧?”

    “是,奴才眼神向来不好,什么也没看见。”

    刘永铭呵呵一乐,回头对曹玟说道:“那些利息等本王以后有空了再来找你拿,本王会选个僻静点的地方,不会再有人打扰的。”

    刘永铭哈哈笑了一声,便向着宫外而去。

    刘永铭拿回了皇帝“赏”下的两万引盐引,但却没有马上去找叶长青或是杨光禄,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皇子里所。

    刘永铭平日没有什么歌舞娱乐,要不是出去骑马,要不就是呆屋子里看书。

    而且他之前就与叶长青约好了在第二天见面。

    因为这一天,白露亭要摆出那三斗黄金粒!

    白露亭其实不是一个亭子,而是一座石船坊。

    它也是刘永铭名下的风月产业之一。

    当初青衿堂火了以后,许多人读书人将青衿堂当作了“旅游圣地”结伴游玩.

    刘永铭借着这个风向,在一座湖边建起了一个大石舫。

    所谓石舫,就是以石头为主要材质,以游船为样本做成的建筑。

    但刘永铭却不将其称之为石舫,只称之为亭,且命名为白露亭。

    名字源自南北朝大学者、大诗人柳恽的两句诗:

    “相思白露亭,永望秋风渚。”

    白露亭分为上下两层,下屋是石质结构,但上层却是加盖的木质构造。

    别看白露亭只是条“船”,但它里面的空间一点也不小。光下层空间的雅间就隔出了八个。

    上层没有隔雅间,而是用木料盖成了一个殿式的大型宴会厅,可以容纳一百多个人在此举宴,而且还不会觉得挤。

    如果是并排坐着,那坐的可就更多了。

    在宴会厅正面处还有一处小高台。

    礼部尚书陆预曾在高台上讲经,讲解《论语》。下坐着举人、进士在内的两百余名儒生学子。

    次辅狄怀庸曾邀请同族族人在这里为孙子举办了容重的弱冠礼,一次就花费了近二百两银子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大人物,还有一些士族豪绅也喜欢这里举行宴会。

    因为白露亭原本就备有歌姬舞姬,毕竟这里是风月场所。

    咸德十九年正月二十二。

    艳阳高照。

    石船坊的入口处树起了一块木牌。

    木牌上写着一着小诗:

    “尚书年为旧,举子日学新。

    贤人知善教,愚生品蕴惊。

    风息云渚岸,身歇白露亭,

    三升黄金粒,卅日敬诣岭。”

    木牌下面还留了日期与陆预的署名。

    只这木牌一出,白露亭便更加热闹了起来,许多学子纷纷赶来观望。

    又因为二月份就是春闱会试,临近考期,汉国的举子们都集中于长安城中,使得来白露亭的人也就更多了!

    白露亭一楼的八个雅间一大早就被人花大价钱给订走,不为别的,就是为了看个热闹。

    二楼宴会厅内正面的小高台上放着一个“讲台”。

    讲台上放着三具米升。

    米升原本是用来量米用的,现在里面堆满了黄金粒。

    因为来看的人多,白露亭里的人只得派出两名护院立在“讲台”两边,并让众人与讲台隔开一段距离。

    来看热闹的人几乎都是学子、举子,他们也都很守规矩。

    那些学子站在离“讲台”一米远的地方垫起脚来看了一眼,然后兴叹一声,这才离去,然后又来一人。

    正此时,学子之中有一人突然高声说道:“这米升里不会是垫了什么东西吧?是不是真有一升呀!”

    众人听得这话也寻思了起来,纷纷向着那说话的人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只见得一个白面嫩玉的书生向着“讲台”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那书生穿着一领麻布宽衫,腰间系着一条茶色銮带,带子下面坠着一个小香囊。

    他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,向着“讲台”缓缓走来。

    众人一见,连忙让出一条道来。

    书生轻轻得走上高台,来到“讲台”边上,说道:“让我见识见识吧!”

    护院有些为难,将神眼投到了宴会厅墙边最角落处。

    那角落处站着的不是别人,正是刘永铭与叶长青。

    刘永铭来这里一是将昨日从皇帝那里得来的两万引盐引交给叶长青,二也是来看看热闹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